【青春逐梦 创享未来】“先进制造与人机交互”创新实践工作站:筚路蓝缕启山林,栉风沐雨砥砺行

发表时间:2025-03-10 15:46 作者: 浏览次数:

彭伟健,男,湖南工商大学智能工程与智能制造学院2022级本科生,湖南工商大学“先进制造与人机交互”创新实践工作站主要负责人,师从智能制造工程系主任王海军博士,主要从事搅拌摩擦焊装备及工艺方向研究。先后获得全国大学生数学竞赛一等奖等累计10余项国家级、省部级奖励,获校级一等奖学金等累计20余项校级以上奖励,深度参与长沙怡领科技有限公司组建与运营工作。

初心萌起,实干反哺

2003年,彭伟健出生在以冶金、钢铁等产业闻名全国的湖南省娄底市。当时的娄底的传统工业在转型发展、优化升级的进程中普遍受制于传统发展模式、宏观政策调整和环境容量压力,在经济新常态下,娄底传统工业举步维艰,更是娄底新一轮可持续发展难以逾越的“坎”。于是,在此环境下成长起来的彭伟健,在心底埋下了一颗以实干技术反哺家乡的种子。

“追风赶月莫停留,平芜尽处是春山”,无数个踏着第一缕阳光出门的清晨,无数个伏案挑灯的宁静夜晚,在创新创业的路上,他的脚步坚定而又执着。

专业学习之余,他主动面向国家高质量发展的需求,坚持理论实践结合、学科专业交叉、校企协同创新、理工人文融通,积极参加各类学科竞赛、不断打磨专业技能,面向工程实际、服务产业发展需求,努力成为符合新质生产力要求的卓越工程技术后备人才。

开拓进取,敢为人先

2022年11月,在文献阅读与创新实践中,彭伟健开始接触到一种全新的产品创新设计方法——产品模块化设计理论。通过结构设计与科研实践,他决定尝试与现有科研转化产品结合起来,探索此设计方法在焊缝核心区温度监测方面的应用。作为一个全新的创意,一切都需要从零开始,他大胆向导师求证,一步步组建团队,一点点完善项目。

2023年3月,彭伟健在导师王海军博士的指导下针对长程连续搅拌摩擦焊接工程问题展开深入研究,面向国家战略急需的高端制造业,创新性地提出了一种焊缝核心区温度实时监测方案,该方案对优化现有传统焊接场景下的实际连接效果具有重要意义。导师携彭伟健组成的项目团队成功获批一项湖南省教育厅高校科学研究“优秀青年”项目;2024年4月,基于现有的搅拌摩擦焊接工艺研究成果,依托湘江实验室这一高能级科研平台,联合智能工程与智能制造学院、卓越工程师学院、创新创业学院,他协同导师发起组建了先进制造与人机交互创新研发团队,吸纳3名指导老师、20余名硕士研究生与本科生。2024年6月,深知复杂场景下的焊缝成形质量及稳定性问题仍是目前亟须解决的难题,他基于工程应用实际,创新性地设计出一种模块化的温度监测装置,并成功以负责人身份获批一项湖南省大学生创新训练计划项目1项、受理实用新型专利一项,目前正在撰稿一篇SCI二区论文。

拨云见日,行则将至

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引导下,导师鼓励他进一步推动科技成果的商业化落地,积极寻求校外企业合作。于是,彭伟健将实际成果与导师的共研课题深度融合,布局了一套研发、生产、销售三位一体的商业运作模式,定位为焊接工艺解决方案提供商,将产品在湖南坤鼎数控科技有限公司等有关企业进行中试,取得显著成效与高度认可,切实将科学研究与商业应用落到了实处。

面对校内融资不足等问题,2024年5月,得益于学校的创业扶持政策,彭伟健向创新创业学院国家级“众创空间”牵头申报了一项大学生创新实践工作站,卓越工程师学院副院长谭平听闻他的事迹后,欣然担任工作站负责人。依托创新创业学院提供的丰厚资源与有力保障,他顺利与导师发起组建长沙怡领科技有限公司,着力深化我校智能制造工程等新兴交叉学科教育体系改革。

96978

工作站申报路演现场

“我在风险与契机交织的创业路上与创新创业学院结下了难以割舍的深厚情谊,每一步前行都凝聚着学校、老师、伙伴的支持与鼓励。”彭伟健感慨地说,“我想,一路走来的一系列成就,不仅是湖工商对创新创业人才的认可,更是对学校乃至省委、省政府长期以来支持青年创新创业工作的有力见证。”

96979

彭伟健受邀主讲麓山学长论坛

“不忘来时路,方知向何行”。前路漫漫,唯有求索,历经近三年时间的探索实践,在彭伟健满腔热忱的投入中,他始终牢记匠心筑梦、服务社会的理想初心,相信他在锐意进取、创新创业的路上将走得越来越坚定。

(来源/新湖南)

【返回】 【关闭】